网站首页 > 人民至上 奋勇攻坚 > 驻村故事 > 七旬阿迈做的大酱火了 全是因为他
七旬阿迈做的大酱火了 全是因为他
信息来源: 汪清县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8-6-27 8:46:15
文字大小:

   在汪清镇东振村村部,浓郁的大酱味儿飘香满院儿。几位朝鲜族老阿迈正着将制好的大酱装盒,准备发到延吉客户手里。阿迈们年纪最小也已是73岁,不在家安享晚年,却在这里忙忙碌碌,还说这是州里来的一位汉族干部让她们干的。让她们做酱,卖酱,研发大酱新品种。提起这个人,阿迈们满是称赞,他就是州环保局驻村“第一书记”高志刚。

 

   一口酱汤闪灵感

    说起与大酱结缘,那还是两年前。2016年,高志刚被州环保局被驻派到汪清镇东振村担任“第一书记”。刚住下没多久,就有村民找到他,不想等靠要,想找点项目,自主脱贫“摘帽”。可是,东振村是个名副其实的老人村,村里共45户、8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26人,贫困户的平均年龄在67岁以上。老人们无法长时间从事种植、养殖劳动,选择什么样的脱贫项目,让高志刚陷入了沉思。

 

    有一天中午吃饭时,一口浓郁的酱汤,让高志刚灵光一现,“做大酱,阿迈们的手艺有市场。”打定主意,高志刚马上召集村“两委”班子,一共商议这个扶贫产业的可行性,然后向村民们进行宣传。没想到有的村民顾虑很大,制作大酱周期太长,大批量制作不是自家的小打小闹,万一做不好卖不出,大半年的时间和精力就白费了。得知村民的担忧后,高志刚主动与上级部门协调,和村民们承诺会对第一批试行生产的大酱进行兜底回购。后顾之忧解决了,村里几位会制作大酱的贫困户马上找到高志刚 “毛遂自荐”。“高书记,我做的大酱可好吃了,我来这里帮忙吧。”“高书记,我做大酱做了好几十年,最有经验了,可以帮着大家一起做。”……知道村里即将有新的扶贫产业,村民都积极主动地来帮忙,没有酱缸,自家拿、大家凑。在选料上,村老年协会更是拿出自产的无公害无污染的黄豆,用来确保产品质量。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更是主动申请加入制酱队伍,出一份力,靠打工自主脱贫。

 

    就这样,东振村的第一批大酱在2017年10月份正式开始制作,经过一冬漫长的发酵,终于在今年春季成功下酱。看着色泽鲜艳、浓郁的大酱,高志刚心里说不出的高兴。他也知道,保底不是目的,推广更重要。高志刚开始在朋友圈广泛宣传,陆续在州内各县市有了客户订购。品牌效益是持续入购的基础,高志刚又找专业团队设计包装,郑重地在每一件酱产品上标注“延边州环保局(驻村工作队)监制”。有口感、有口碑,现在东振村酱香园出品的酱产品,每月可稳定销售千斤以上。“靠我们的双手做大酱,有一份力出一份用,干活拿工钱,将来还有分红。这比坐在家里等着心里踏实。”今年72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崔福贵记工的小本上整整齐齐地记着上工日期和结算的工钱,从2017年10月份开始,崔福贵陆续在酱厂工作已经领取到了1000多元的“工资”了。“我们这些贫困户还想再做辣酱,做锅巴,高书记都支持,场地都选好了,就得开工了。”

 

    因地制宜选项目

    除了浓浓的酱香味,在东振村还格外引人注目的就是村部前面广场上一排排高高摆放的光伏板。距离地面几米高的光伏板整齐排列,光伏板下面则是活动广场。宽大的光伏板恰好遮住了烈日的灼热,几位村民闲适的在广场上唠着家常,一派悠然乡村图。这一排排光伏板正是东振村的另一个扶贫产业项目。这是2017年,由州环保局投资建造的3千瓦的光伏项目一期工程,实现收入3.6万元。“光伏产业项目也是最符合本村实际情况的,我们村主要缺少劳动力。”高志刚在最初选择扶贫产业时,认真详细地考虑村民身体情况,最终决定将光伏项目作为村扶贫产业项目。如今,二期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建设,州环保局继续投资17.7万元在新村部棚顶建设光伏板,预计6月末可实现并网发电。

  

    如果说这一个个扶贫产业时高志刚在带动东振村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一枚枚坚实的炮弹。那么,他在这场战役中打响的“第一枪”就是新村部的建设了。2016年冬季刚来到东振村,低矮的砖房面积不大,久居城市的高志刚第一次学会了烧火取暖。春季一到,高志刚就在州环保的资金支持下,开始着手新村部的设计和建设。“室内要有活动室,室外要有小广场,无论天气好坏,村民都有地方可以开展活动。绝对不做形象工程,做一个精致的里子。”根据使用功能,高志刚合理划分了村民活动室、办公工作区、便民服务区等区域,将新村部划分得更加合理有序。“高书记真是个好干部,他一来帮着我们修水修电,还给修了广场和活动室。每天我们都能一起唱唱歌、跳跳舞,生活特别好。”一说起高志刚,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

 

     传习所里人气旺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普遍较弱,在老百姓心中的凝聚力号召力缺失,因此给钱给物不如建一个好班子”,高志刚觉得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是东振村当务之急。但是要和村民们心贴心交流,这对高志刚来说是个难题。因为村里老人大多是朝鲜族,汉语都不太熟练。而作为朝鲜族话不精通的汉族人,高志刚很难和老年村民交流沟通,更别说讲解政策、宣传理论。为了和村民唠得了家常、说得上话,高志刚每天一有空就去和阿迈们唠嗑,听不懂就多听,说不清就多说,一遍遍的重复与村民们交流的内容。有的村民嫌和他交流费劲,不愿意和他唠嗑,高志刚就厚着脸皮往跟前凑,说的多了,听得多了,高志刚渐渐地也都能听明白了,说清楚了。

    高志刚和村“两委”班子商议,在村新时代传习所里设立固定时间的活动日,固化村班子例会制度和村班子定期专题学习制度,组织村干部定期召开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开会,加班子成员一共来了七八人。后来,活动多了,内容丰富了,现在每次活动都得来四十多人。”在新时代传习所里,村民们一同学习十九大精神、开展文艺活动。特别是在2017年的中秋节,高志刚组织举办了东振村第一届运动会,州环保局驻村工作队和村民们一起参与,一同游戏,每个村民的脸上都喜笑开颜。“太高兴了,我们从来没开过运动会,真是太感谢高书记了。”村妇联主任尹金告诉记者。高志刚在州环保局的帮助下,联系了延边歌舞团为村民们送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演出。高志刚还积极组织村民开展义务劳动清理垃圾,村里的路净了,窗亮了,环境更美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劲头更足了。(王佳宁)




    (责任编辑:许静)